一、核心催化作用原理
臭氧催化剂通过三大机制提升臭氧氧化效率:
活性基团生成:催化剂(如 TiO₂、MnO₂)表面活性位点吸附臭氧分子,促使其分解为氧化能力更强的羟基自由基(・OH,电位 2.8V)和超氧自由基(・O₂⁻),弥补臭氧单独氧化(电位 2.07V)的局限性,实现多环芳烃、抗生素等难降解有机物的无选择性降解。
传质与反应协同强化:多孔催化剂(比表面积≥100m²/g)增加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(提升 30%-50%),并通过表面酸碱性调节优化反应环境,使氧化反应速率提升 2-5 倍。
拓宽反应条件:将高效反应的 pH 范围从强酸碱(pH<3 或> 10)拓宽至中性区间(pH 5-9),减少酸碱调节成本,适用于反渗透浓水、循环冷却水等中性废水处理。
二、关键功能优势
臭氧催化剂显著提升处理效果并降低运行成本:
深度矿化有机物:对 COD≥1000mg/L 的生化尾水,COD 去除率从单独臭氧的 30%-40% 提升至 60%-80%,部分有机物(如酚类、醛类)去除率可达 90% 以上,例如苯并芘矿化率从 45% 提升至 78%,最终产物为无害的 CO₂和 H₂O。
高效脱色与毒性削减:针对印染废水的活性染料,30 分钟内色度去除率≥95%,同时废水毒性(EC50 值)降低 60%,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条件。
长寿命与循环利用:惰性载体(堇青石、活性炭)负载活性组分,经高温焙烧形成稳定结构,使用寿命≥3 年,年损耗率<5%,再生后催化效率可恢复至 90% 以上。
三、典型催化反应类型
根据存在形态分为两类:
均相催化(液相溶解态催化剂):
适用低浓度难降解废水(COD≤2000mg/L),如制药中间体废水。
Fe²⁺、Mn²⁺等离子与臭氧络合加速・OH 生成,反应速率快(停留时间 30-60 分钟),但需后续除盐处理以避免二次污染。
非均相催化(固相催化剂):
主流应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(如化工废母液),通过金属氧化物型(TiO₂/Al₂O₃)、碳基(活性炭负载金属)或复合催化材料(Fe₃O₄@SiO₂)实现吸附 – 催化协同,臭氧利用率从 40% 提升至 85% 以上,且便于催化剂回收(如磁分离),减少污泥产量。
四、选型要点
应用时需关注:
水质适配:高 SS 废水(>500mg/L)需预处理,重金属离子超标时选择耐中毒型催化剂(如掺杂 Ce 的 MnO₂/γ-Al₂O₃)。
工艺优化:臭氧投加量按 COD 的 1-1.5 倍控制,空床接触时间 20-30 分钟,搭配微孔曝气器和反冲洗系统提升效率。